在洛杉磯街頭的抗議活動中,黃明發的聲音總是格外響亮。他手持標牌,热情洋溢地背誦《獨立宣言》和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這位來自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的農民之子,用對自由與民主的執著,書寫了一段從中國到美國的抗爭傳奇。然而,這條路的背後,是他與家人承受的中共迫害、對妻兒的深深牽掛,以及對中國未來的堅定信念。新自由報獨家專訪黃明發,聽他訴說從農村少年到民運鬥士的蛻變,以及他為何在流亡美國後仍不懈抗爭。

農村少年的覺醒:

        從家族苦難到民主信念        黃明發出生於1972年的江陵縣農村,祖父曾是勤勞的木匠,積攢十餘畝田地,卻在1949年中共掌權後被沒收財產、公開批鬥。「我從小聽祖父的故事,就討厭共產黨的作為,」黃明發回憶,語氣中帶著對家族傷痛的憤怒。這種童年記憶在他心中埋下反抗的種子,成為他日後追求自由的原動力。        

        2003年代初,像無數農村青年一樣,黃明發前往廣州打工,尋求改變命運的機會。在那裡,他有幸結識了改變他一生的人——人權律師唐荊陵。唐荊陵的正直與信仰深深影響了他。「他像個聖人,生活簡單,卻總在幫人,」黃明發說。唐荊陵介紹他閱讀歐美政論書籍,從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聯邦黨人文集》到孟德斯鸠的《論法的精神》,這些文字讓他從漫無目的的打工者蛻變為有信仰的思想者。「《獨立宣言》說上帝賦予我們不可让予的權利其中抱括生命的權利自由的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他眼中閃著光,「我明白了,中國人為什麼活得像牲口,因為我們沒有自由。」       

        在廣州,他一直在學習三權分立與聯邦制理念。「唐律師教我,民主不是喊口號,是要橫向平衡——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縱向平衡——地方與中央互相制衡,」他解釋,語氣堅定。這些理念成為他抗爭的基石,也為他日後的迫害埋下伏筆。

揭露真相的代價:迫害與流亡        

        2023年,習近平違憲連任並加緊打壓異見人士,黃明發感到前所未有的危險。「我知道不走就完了,」他回憶。於是,他踏上了艱辛的出逃之路,歷經南美十餘國,跋涉四十多天。在墨西哥蒂華納,他因疲憊與饑餓病倒,險些放棄。「那時候我以為自己會死在路上,」他苦笑,「但一想到唐荊陵被边控,我告訴自己必須活著到美國。」2023年10月,他終於抵達美國邊境,進入移民監獄。「那裡的醫生免費給我藥,我感動得想哭,」他說,「在大陸,我從沒吃過免費藥,這就是自由國家的不同。」
        

妻兒的付出:中共的連坐報復        

        黃明發的抗爭不僅讓他個人付出代價,也連累了深愛的家人。2024年6月,他的妻子王知華與未成年的兒子想去日本旅游,却在上海浦东机场被边控,只好改道去云南旅游,卻在西双版纳当地被邊控,被禁止在边境城市旅游。「我接到電話,心都碎了,」他哽咽道。母子在西雙版納遭便衣警察跟蹤騷擾,甚至被當場威脅:「你們在這玩,我們就用特殊手段對付你們。」7月3日,王知華與兒子被江陵县的三名警察和白马市镇副镇长強行帶回湖北江陵縣,接受長達數小時的審訊。警方多次登門施壓,要求她勸阻黃明發停止海外發聲,稱他與「反共分子」接觸,「回國即被逮捕」,杨姓国保大队长还威脅他们父子终生不得相见。        

      「我老婆說她被監控後,我整夜睡不著,」黃明發雙眼迷茫地望著天空,「我怕她受苦,怕兒子沒未來。我也想過停下來,但聽到毛善春在獄中被折磨得不像人,他父親還因國保挑撥去世,我心裡的火又燒起來。」毛善春,一位默默無聞的民運人士,因反獨裁被判四年,成為黃明發繼續抗爭的動力。「如果我退縮,誰來幫這些兄弟?」他咬緊牙關,語氣中滿是決心。


重生於自由之地:抗爭不息       

        抵達美國後,黃明發未曾停下腳步。2023年10月,他加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成為街頭運動的活躍分子。「我沒文化,但有心,」他笑著說,「民主不是讀書人的事,是每個中國人的事。」,「我對美食、美女、抽菸、賭博都不感興趣,但政治是我的生命。只有政治變革,才能改變國人的生存狀況,讓國人從野蠻愚昧中脫離出來,逐步邁向文明,邁向普世價值。」黃明發對記者表示。        

        他參與多次抗議,包括2023年11月15-17日在舊金山反對習近平訪美的行動。活動中,他與同伴賀瑞忠遭遇親共人士暴力襲擊,賀重傷,他自己輕傷。面對暴力,他堅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默默撕下中共血旗。「那面旗是恥辱,」他激動地說,「它沾滿了人民的血,掩蓋了文革、鎮壓、大封控的罪惡。只要它還在飄,我就要撕,我們不能任由邪惡的血旗在空中飄揚,而我們卻若無其事。」             

        关于封城,黃明發認為,封城期間當局以愚昧、野蠻且暴力的方式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權利,這是對個人自由的嚴重踐踏。在聲援李文亮的活動中,他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李文亮不應被過度神化,他只是一個在歷史轉折點上堅持良知、說出真相的普通人。他強調,尊重李文亮的勇氣,不等於將其塑造成英雄,關鍵是要喚醒更多人對良知與真相的堅守。        

        他積極發起聲援行動,如2025年3月22日在洛杉磯領事館前的第730次茉莉花行動,與同伴楊雪共同資助,聲援湖北政治犯秦永敏、丁家喜、唐荊陵等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他說,「秦永敏坐了三十多年牢,還說要為人權死在這片土地上。丁家喜為公民權利被判十二年,唐荊陵因維權被吊銷律師資格。我沒他們勇敢,但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不孤單。」他還資助國內異見人士,儘管這讓妻兒面臨更大壓力。「我心痛,但我必須做,」他低聲說,「這是我的使命。」

對民主的信念:最爛的民主也好過獨裁        

        黃明發的公開演講總離不開一句話:「最爛的民主也好過最完美的獨裁。」他解釋,這是對悲觀同胞的鼓勵。「有些人覺得中國沒希望,民主了也不如美國,」他說,「我告訴他們,獨裁再好,也是牢籠;民主再差,也是自由。」他還常談「橫向與縱向平衡」,強調三權分立與地方自治對人權的保障。「這是美國的智慧,」他說,「我們要學,否則中國永遠是專制。」        

        2025年3月28日,他在洛杉磯民主黨部發起集體閱讀《聯邦黨人文集》第十篇的活動,試圖喚醒華人對民主的理解。「我們被專制洗腦三千年,骨子裡缺謙卑,」他感慨,「總覺得自己是真理,動不動給別人扣特務帽子。想推憲政,就得靜心學美國的制衡制度,放下傲慢。」他批評華人社會的內鬥,呼籲團結學習西方政論,擺脫專制思維。

對未來的寄語:自由需要殉道者與武士        

        黃明發對政治的熱情遠超常人。「我對美食、賭博沒興趣,」他笑說,「政治是我的命運,只有它能讓國人脫離野蠻,走向文明。」他視唐荊陵、朱虞夫等民運前輩為「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甘願為自由犧牲。「我像追星族,追的是他們,」他說,語氣中滿是敬仰,「因為他們用血澆灌自由的花朵。」2023年3月30日,他在洛杉磯領事館前的第731次茉莉花行動中與朱虞夫合影,興奮得像孩子。「我敬重這些行動派,他們是我的星。」他說。        

        他認為,中國的自由需要殉道者和武士,殉道者用他們的鮮血澆灌自由、武士用他們手中的利劍刺剎独裁者。中國從來不缺乏殉道者。缺的是武士,現在是我們做武士的時候了。「秦永敏、丁家喜、唐荊陵是殉道者,」他說,「他們的血喚醒我們。現在缺的是拿劍殺獨裁惡鬼的武士。」他呼籲國人行動起來,「也許新中國的民主不完美,但最爛的民主也好過最完美的獨裁。我們要用自己的手,建一個自由的家。」
        

        專訪結束時,黃明發望著遠方,眼中閃著淚光。「我老婆和兒子被監控,我心痛得睡不著,」他低聲說,「但我不能停。為了那些坐牢的兄弟,為了中國的明天,我要繼續背《獨立宣言》,繼續撕那面血旗,直到自由來臨。」在洛杉磯的街頭,他的聲音或許微弱,但那份對民主的執著,如同點燃黑夜的火炬,照亮了無數流亡者的希望。